院领导简介
组织机构
工作职能
荣誉室
检察长信箱
在线调查
  通知 >>
官方微博
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
代表委员之声
互联网督查
能力提升年
  友情链接
 
当前位置:首页>>队伍建设>>机关党建
同步小康驻村 服务群众的连心桥——黔南州检察院2013年党建扶贫记实
时间:2014-10-26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是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到2020年我国必须实现的宏伟目标。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,贵州省委结合省情,提出“两加一推”主基调、“三化同步”总战略和同步小康“531”核心指标,并号召万民干部下基层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。

  根据省、州的统一安排,2013年我院共安排四名干警到荔波县三乡(镇)四村驻村,在院党组部署下,全院机关也全面开展了对乡村和村民的帮扶工作。

  一、加强对驻村队员的管理和关怀,使他们真正起到联络员、信息员的作用

  驻村干部进驻村里,首先必须要摆正位置和心态,要端正态度、转变作风,不能摆架子,不能让“干部架子”成为与农民间的障碍。为此,院机关党委在驻村前组织驻村队员集体谈话,要求他们首先要在思想上 “过三关”:一要过“自觉消除形式主义”关。驻村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,要树立和增强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干部作风是大事”的思想意识,把驻村工作当作本职工作来抓,要克服“帮扶工作年年搞,送点棉被就行了;驻村工作闲活路,走村窜寨当散步”的形式观念和应付心理,要切实解放思想,转变作风,真正做到做到人要驻村心要务业。二要过“自觉克服畏难情绪”关。条件差、底子薄、群众诉求多、工作压力大,这是当前广大农村实现同步小康的客观阻力。省委部署“同步小康驻村工作”任务,就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,因此,要珍惜驻村工作机会,不因农村条件艰苦而当驻村过客,要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,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,真蹲实驻,真抓实干。三要过“自觉增强服务意识”关。驻村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作方式,是走群众路线、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实践。因此,驻村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,切实深入村组开展服务工作,主动与老百姓交朋友、结亲戚、话家常、谈发展,努力当好村情民意调查员、政策法规宣传员、群众事务代办员、弱势群体救助员、和谐稳定维护员、富民强村促进员,切实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;其次在行动上要“讲三得”,一要下得去。“下得去”关键在于主动下、自觉下和常时下。驻村干部要协调好本职工作与驻村工作之间的关系,经常深入村组搞调研、帮谋划、抓协调、促落实,遇到急难险重敢于担当,当好老百姓的靠山。二要沉得住。“沉得住”就是要呆得住、不浮躁、不当蜻蜓点水的走班干部。驻村干部要把转变作风体现在基层一线,要真心诚意、耐心静气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,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群众的关切,遇到困难不妥协,遇到矛盾不回避,遇到问题不推诿。三要上得来。干部驻村是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养干部、锻炼干部,是干部磨练意志、积累经验、增长才干的具体措施。驻村干部也要拜群众为师、向群众学习,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,全面掌握社情民意。对了解到的情况,要做出准确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,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,为基层当好参谋,当好助手。对基层的新经验、新方法,认真的总结,及时的推广。要及时形成调研第一手资料向上级反馈,使信息“上得来”。同时,要善于要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,善于向基层学习,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方法和个人政治思想水平,确保工作成效不断显现,让个人能力“上得来”。同时要求驻村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,严格自律,严格实行“八不准”规定,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。

  在驻村期间,机关党委还采取了与乡镇、村组联系,到实地走访、与村民交谈等“明察暗访”方式,对驻村队员进行严格管理,确保真蹲实住。为避免队员多头管理,使他们无所适从,影响驻村工作,院里还规定,非特殊情况,处室不得安排驻村队员的其他工作,如确需安排,必须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,由机关党委与所驻县、乡办理告假手续。

  为使驻村队员安心驻村,减少后顾之忧,院里为他们购买了生活用品和意外伤害保险,解决必要的补助和交通费。

  二、做好驻村工作,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

  办实事,解决实际困难,这是取得群众信赖的最有效的途径。要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、开展同步小康这个载体,结合当地实际,把中央“十八大”精神、省两会等会议精神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农村。并通过实地调查总结,了解到村民所思、所想、所急、所难,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帮助村里申报落实项目,积极筹措资金,开展扶贫帮困,为所驻村寻找发展出路,做群众的知心人,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,保护他们的最大权益,始终以让群众满意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标准。

  这也是院里对驻村队员最基本的工作要求。真诚帮扶,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成为每个驻村队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反渎局主任科员陈辉同志所驻瑶山乡拉片村,是一个瑶族聚居村,因为历史的原因,部分村民还居住在山里。陈辉同志到村里后,立即与村支两委及村民组长领导了解情况,当得知董保村民组现有的道路还是70年代修的马车路,且年久失修,老百姓戏称:天干是“扬灰”路,下雨是“水泥”路,群众出行十分困难,发展经济更是受限制,董保群众早就盼望能有一条公路。听到这一情况,陈辉当即与村干部到实地查看,到了实地,情况比想象还糟糕,路面有滚落的大石,到处都是被山水冲出的大小坑和槽,不要说通车,连人走都困难。想着董保村民组的乡亲,多年来一直靠这条都不能称之为“路”生产、生活,陈辉,这个有着12年军龄的壮汉子,不禁双眼湿润了,暗下决心:在1年驻村中,一定要争取为董保村民组修一条真正的路。陈辉走完这条路的全程,拍摄了几十张图片,连夜写了申报材料。第二天就带着资料到了黔南州交通局。当交通局同志得知来意后,向陈辉同志解释,全州的通村公路刚修建完毕,通组公路正在计划中,像董保村民组的这种情况,全州还很多,眼前一时难以解决。听了这番话,原本兴致冲冲、满怀希望的陈辉,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。经多次解释后,交通局同志同意先接收资料,但也表示,短期内解决,希望不大。州里不行,直接找县里!陈辉又立马乘车120公里赶到县里,在县交通局,得到和州里相同的答复,而且县里资金更困难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但陈辉并没有气馁,当兵的“狠劲”上来了,一回不行跑十回,十回不行跑百回,一定要在驻村期间修好这条路。就这样,陈辉成了州、县交通局的常客和熟人。上至分管县长、局长,下至规划设计人员,都是陈辉游说的对象,他们也都知道了,瑶山乡拉片村有个州检察院来驻村的老陈。在陈辉的不懈努力下,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的转机。5月初,县交通局杨副局长带设计室同志到董保组实地查看,认为该组公路确实破旧,有的路段还存在危险,决定特事特办,挤出资金,为董保村民组修路。年底,当这条投资140余万元、全程7公里、路宽4.5米、有排水、防洪设施的真正公路竣工时,看着以各种方式欢庆的村民,陈辉抚摸着满是厚茧的双手,眼里又噙满了泪水。拉片村的村民,也都记住了身材魁梧、黢黑的“老陈”。

  捞村乡位于荔波县南部,距县城50公里,总面积96.17平方公里,乡境内海拔高度在240—1017米之间,由于地理、历史的原因,捞村地处边远偏僻,至1998年瑶捞公路改造结束后才开通班车,水资源严重缺乏,土地瘠薄,自然资源匮乏,从而导致捞村整体贫穷落后,是贵州省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之一。

  州院法警潘秀勇曾经在荔波工作过,对捞村乡的情况知道一些。但当他到该乡群力村驻村时,还是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了,由于与外界交流不足,长期闭塞,造成群众思想观念落后,劳动者素质低,生产方式陈旧,生产力水平低,有近1500人居于极典型的深、石山区,生产生活环境恶劣。

  他更感到驻村工作责任重大,作了简单安顿后,潘秀勇立即投入工作,首先认真了解群力村地域范围、人口规模、重点对象分布,梳理群力村基本情况、村支两委干部基本情况,重点帮扶对象、教科局结对帮扶、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、孤残老人、军烈属、致富创业带头人基本情况,根据这些内容,确定了每周的走访任务,合理安排每月的走访进度,根据走访对象精心设计走访方式,把走访落实到实处。3个月,他共走访群众70多户,把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与乡里和村支两委沟通,对群众的困难、问题,努力做到用心办,用情办,用力办,能够协调解决尽量解决,不能够解决的向上级反映或做好解释说明。通过零距离接触,与农民面对面交流谈心、了解群众,亲眼目睹到了农民的生存状况,亲耳听到了农民的呼声和需求,不仅听懂了农民的话,也学会了说农民的话,进一步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,增进了对老百姓的感情,群众观念和亲民为民爱民理念得到强化。

  根据群力村地理位置、土质特点,适合发展甘蔗种植,在该村种植甘蔗的传统历史上,加快推进新型种植模式,提高甘蔗种植产量,潘秀勇查阅了大量甘蔗种植资料,多次到州、县有关部门请教,在基本掌握甘蔗新型种植方法,他又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到甘蔗示范带指导村民进行实地种植。同时通过州院的支持,为群力村甘蔗种植户送去了40包复肥料。

  养殖黑山羊也是群力村群众的传统增收项目,为了使农民群众有更多的增收途径,潘秀勇与村干部一起把养殖黑山羊做了一个长期养殖资源计划,联系市场销路,并多次请畜牧养殖的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指导,让农民群众科学养殖,平稳增收。青年何正凡自筹资金建设了一个种养殖基地,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困难,潘秀勇在经过实地考察他的基地后,觉得该基地有发展前景,能作为群力村的一个脱贫致富的示范产业。为此,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得到2300元现金,作为基地的基础建设改善经费,现种养殖基地已投入使用。

  捞村乡有一所9年教育的学校,因所辖村路途远,交通不便,有不少学生住校,但学校住宿条件有限,物资缺乏。当潘秀勇得知这一情况后,通过都匀市温州商会争取到2000元资金,为学校购买床单100床。

  群力村坡所组、纳汉组通组道路是泥路,一到下雨天,道湿路滑,经常有群众摔倒。潘秀勇在乡里支持下,组织村民每户出资500元,劳动力一名,潘秀勇通过关系联系到20吨水泥,进行道路硬化,共投入资金2万余元,劳力76人次,工时近一个月,道路硬化完成,使两个组的村民出行、生产、生活更为便利。

  因捞村乡交通不便,离县城又远,每天只有两趟班车,且不定时,遇到恶劣天气还停运。为了提高办事效率,又不给乡、村增加麻烦,潘秀勇将自己的私家车当做了交通工具,经常开着它跑县、州联系工作,还为村民捎带生产、生活用品,几乎每次要出门办事,潘秀勇都询问村民需要办什么,时间一长,村民有需要、有困难也习惯主动找“小潘”。

  由于潘秀勇心系群众,在驻村中为群力村村民做了很多好事、实事,2013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考核中,被评为优秀公务员。

  罗建云,来自州院反贪局的布依族小伙,因自己在一个农村家庭长大,对农村和农民有更深的感情和了解。进驻村朝阳镇八烂村后,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的,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。驻村期间通过州院和联系外单位的支持,帮助村里困难群众解决价值2700元的春耕化肥;为八烂村留守儿童送去价值3000元的文具、衣物以及慰问金;向团州委申请“习酒.我的大学”和“国酒茅台.国之栋梁”助学资金计划项目,帮助本村考上大学的两名高三毕业生各获得5000元的助学金。

  我院驻村干部在2013年驻村工作中,心怀“民苦我忧、民贫我愧”之心,带着亲情、带着热情、带着责任,深入做好组织群众、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工作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认真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,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。

  三、利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作为纽带,举全院之力,扎实开展农村帮扶活动

  从90年代开始,黔南州检察院就联系荔波,帮扶荔波,州院先后有四名班子成员到荔波挂职,担任党建扶贫工作队长。州院党组重视党建扶贫工作,克服自身困难,挤出资金帮助扶贫点发展生产,全院干警也多次捐款捐物,资助贫困的村民。乔冀安检察长还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多次到省、州有关部门联系、争取项目资金。尤其是2011年以来,先后开展了“四帮四促”、“帮县联乡驻村”、“同步小康驻村”活动,进一步加大对荔波农村和农民的帮扶力度。三年共为荔波近半数的乡镇、村组争取到项目资金365万余元,送去慰问金和各种物资共计价值20万余元,还先后组织干警200余人次走访慰问、抗旱救灾、开展服务等活动,结合各种活动的开展,还与100多户结成帮扶对子。其中2013年,共为荔波捞村乡等四个乡镇,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,还协助瑶山等三个乡镇向省、州申报文明生态示范村等项目资金110余万元,为六个贫困家庭大学生争取3万元助学资金,春耕时节,为瑶山、捞村、朝阳、甲良部分村组送去价值两万余元的化肥、大米、衣物等物资;“六一”、“七一”期间,走访了六所村小和四个村支部,给孩子们及部分困难党员、老党员分别送去价值两万余元的学习、生活用品和慰问金。

  2014年,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,州院机关党委还组织一支部20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瑶山乡,与乡里及拉片村开展双向组织生活,学习瑶山乡里倡导的“伙计”干部精神,和村支两委一起话发展。3月初,新派出的四名驻村干部已到位,新一轮的党建扶贫工作又开始,离实现同步小康目标的时间又,我们要要认真学习贯彻省、州党委关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新部署、新要求和赵克志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充分认识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把驻村工作抓紧抓好抓实。发扬“认真”精神,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全面完成驻村工作各项任务,为实现荔波县提出的确保2017年在全县建成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,增砖添瓦,最大地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  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黔南州检察院机关党委

  二O一四年四月四日

 
 

黔南州布衣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  地址:  邮编:  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10217144号-1 | 技术支持:正义网   访问量Web Tracking